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常维静

/

/

常维静

About

独立艺术家,现工作生活于青岛。

2017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染织设计专业

202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 纤维造型与空间工作室

致力于探索高压、高欲望社会下人类心理需求和自然给予之间的疗愈关系。作品通常采用环保材料和传统工艺,并在社群中进行。

参展

2023 受邀作为在地艺术家参加“第二届植染大地艺术节暨植染品牌大会”,创作作品《守望》

2023 作品《森林挂幕》于杭州植物园“城市森林计划”市集中展出,杭州

2022 作品《森林挂幕》于“杭州生活力•第四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”中展出,杭州

2021 作品《Utopia|乌托邦》、《啭》于“旷野生花”JUNPING自然芬芳生活展中展出,杭州

2021 作品《Utopia|乌托邦》于杭州三尚当代美术馆 “未知向量|负隅”展览中展出,杭州

2019 作品《50个受访者以及他们的废衣物》于中国美术学院铜场“吾息之肤”展览中展出,杭州

刊登

2022   作品《Utopia|乌托邦》刊登《中国创意设计年鉴》2022年7月刊p520

2021   作品《Utopia|乌托邦》、《涌》刊登《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》2021年3月刊p126-127

常维静

| 作品介绍

《守望》 

大地艺术
尺寸可变 |2023
棉布

©  图片来自艺术家

受邀参加“第二届植染大地艺术节”
作品选择在东篱古村景区门口的瞭望塔有两点考虑:
就文化属性来看,瞭望塔在原始村落中是一种挑高望远式的防御性建筑。而东篱古村作为一个依托在原始村落里的旅游胜地,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旅游业结合的产物。相较于瞭望塔原本功能的“防”,东篱古村里的瞭望塔则更多蕴含着“迎”宾的寓意。
为了呼应“迎”这一开放包容的态度,我将社区概念贯穿作品始终。染布期间,在村里建立植物染艺术家工坊,吸引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与进来染制纬线(3m*1.5m的布条)。参与者们因此产生对话和交集,进而在古村里织就了一个艺术时空。这种交错与作品“经纬交织”的工艺相呼应,集众人之作,合众人之力,密织成网,创造了一段属于东篱古村的艺术社区的美妙记忆。

《森林挂幕》

尺寸可变 |2022
丝质面料 、植物叶片 、广玉兰树叶

©  图片来自艺术家

作品旨在营造一处乌托邦式的冥想空间 。 观者穿梭在幕布之间, 嗅挂幕上的草本香 、泥土的芬芳, 触面料之骨感柔糯, 听树叶间的刮擦, 一切将尤如过眼云烟… 

《旷野生花》

尺寸可变 |2020
草木染棉布

©  图片来自艺术家

《Utopia》

尺寸可变 | 2018-
 马海毛 、胚布 、草木染

©  图片来自艺术家

用绿色超细马海毛进行“编织是生活的写意。 飘飘欲仙的织片们, 既脆弱又坚韧, 既轻飘又重工, 既蓬松而丰满。 它们是艺术家身处各种关系中的个性“ 自画像”和内心理 想世界的“建筑”。

| 工作坊 WORKSHOP

植物拓印社区系列工坊

|2022

第一期《一起来造艺术!》2022 年 2 月12日:作为初次拓印工作坊的实验 。作者通过拓印帆布包袋引发参与者的创作兴趣, 引导参与者们进行艺术共创。
第二期《野餐&拓印》2022 年4月2日:为了突破空间的局限, 举办了一场春季野餐, 在户外空间中引导游客和预约参与者进行拓印的共创, 是一次氛围很好的工坊活动。
第三期《明前好时节》2022 年4月4日:作者与杭州龙坞茶馆合作完成本期工坊。
第四期《邻里》2022 年 4 月 10日:以杭州龙坞村内邻里为目标参与者, 以村内特有的植物为材料, 用艺术创作来加强和激活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动和联系。

为了呼应“迎”这一开放包容的态度,我将社区概念贯穿作品始终。染布期间,在村里建立植物染艺术家工坊,吸引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与进来染制纬线(3m*1.5m的布条)。参与者们因此产生对话和交集,进而在古村里织就了一个艺术时空。这种交错与作品“经纬交织”的工艺相呼应,集众人之作,合众人之力,密织成网,创造了一段属于东篱古村的艺术社区的美妙记忆。

纤维媒介艺术研究所

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

象山艺术公社56号楼2-3层

310024

+86 18868415720

Copyright @ 2019 – 2025 Fiber Media Lab 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