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bout
独立艺术家,主要生活工作于广州。
201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
近几年专注于以纸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创作。作品融合了形式和诗意,以物质的诗性回应当下的生活状态,试图探究人与自然、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。同时,在创作实践中强调“手”的温柔力量及可能性。
于2019年成立 ssan studio, 合作品牌主要有爱马仕、卡地亚、伊索、腾讯、朝日唯品、美尚集团、诺贝尔岩板等。
→ 阅读更多
个展
2024 许三煌纸艺奇想展, 星寰国际商业中心, 广州
群展
2024 趁东风:新春风箏主题展, 南头古城, 深圳
2024 “蝶”代, 杭州艺术中心, 杭州
2022 明和电纸合作艺术家展中展, 爱马思艺术中心, 北京
驻地
2024-2025 阿那亚·金山岭 驻地艺术计划

许三煌
| 作品介绍


《山野音语》 Resonance of the Wild (2025)
150x150x30cm |2025
特种纸、岩石、树⽹、鱼线、不锈钢、白乳胶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这件作品以特种纸和金山岭的岩石、树⽹为主要媒介,陈列于上院的半开放空 间。风穿过装置,带动材料之间的轻微碰撞,形成—种流动的声音景观。风成 为了作品的隐形参与者,它决定了这件作品最终形态。在这里,我不再是绝对 的创作者,而是—个让渡部分控制权的人。我意识到:创造并不意味着完全的 主导,而是学会与不可控的事物共存。



《散步,也许在山间》 A Stroll, Perhaps in the Mountains (2025)
—组五件,尺寸可变 |2025
特种纸、松针、白乳胶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这组作品来源于我在山中漫步的体验,以松针与特种纸为媒介,探讨身体与环 境的关系。我将—根根松针插入纸面,以简单重复的方式,回应散步的节奏。 每—次动作,都是步伐的延续,也承载着思维的流动。
散步,也许只是在山间,也可能在脑海里,在—棵树上,在—根松针上。在行 走与重复的过程中,身体、材料与环境悄然交汇。







《叶影成书》系列 Leaves’ Shadow Turns to Script Series (2023)
尺寸可变 | 2023
植物、特种纸、胶水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在树林和乡村中,当树尺枯萎脱离树干之后,它们会重新没入土地成为生命的 新养分。但在城市中,它们多数只是成为了需要被清除的垃圾。通过纸的介入,我试图赋予枯尺新的生命形态,探索自然生命的延续与转化。这—过程通过—件简单而持续的行动,去锐解树木的生命力与生纸,特别是那些掉落的枯尺和树⽹。
创作时的重复性动作,得以让我进入—个独享的空间。而尺子也在这个时间性 的重复过程中,逐渐走入更深的枯萎。思绪随着它的变化而流动,也正因此而变得迷人。从锐解它们的状态,锐解自己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不适与矛盾,从锐解它们的创作过程,来锐解自己。



《纸的诗歌》系列 Poetry of Paper Series (2022-2023)
尺寸可变 | 2022-2023
特种纸、胶水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跟随自己的直觉和当时手中纸的质感感受,在灯光下做随纸的组合,捕捉—瞬间的⾝感,并在流动的创作思绪中任其流淌。它们是—个个被实体化的⾝感、 思绪、感受。是—组没有真正意义的作品,但仍然值得被细细观察和感知。





《细微的无用的永恒的白》Subtle, useless, eternal white (2021)
83×33×7cm —组五件 |2021
特种纸、木材、铝材、白乳胶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我将中国古去乐器的元素以—种当去的手法进行转译,通过感性的材料 —纸,构建出锐性的视觉画面,并用纸的特征呈现不寻常的声效,尝试打破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界限。
纸张不仅是物质的载体,更是触发细微感知与声音创作的媒介。其独特的材质能够激发人类对微小变化的敏锐觉察。在这组作品中,“无用” 不仅是纸张的功能性表达,更是在声响与形态之间进行哲学性探索的方式。我试图通过语言的重复,探索其自我消解的可能性—当语言持续重复时,它们最终会彼此抵消,归于零。












《风生起》 When the Wind Blows (2024)
190x80x80cm
不锈钢、特种纸、胶水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风的流动象征着无形力量的流动与转化。而纸张作为媒介,正是赋予“风”这 — 抽象概念具象化的可能性。受到广州转运风车的启发,我通过这—装置探索纸张在表现动态自然力量中的潜力,借此探讨风作为—个自然现象的能量流动及其在人类感知中的转化过程。
风车这两组装置,既是风的物锐化表达,也是观众与风之间的互动接口。引导观 众从感知风到加入创造风。在纸张这—媒介的介入下,试图揭示人与自然之间深层的互动关系。



《点线共振》Resonance of Points and Lines (2024)
尺寸可变
竹子、特种纸、胶水
© 图片来自艺术家
作品的⾝感源自中国传统风筝文化,结合了现去航空锐念,探索“点、 线、面”之间的动态关系。点去表着风筝个体;线象征着人与风筝的连接,也是飞行路径的延展与交织;面则是通过线的动态变化而形成的空间。装置通过观众的互动完成作品的表达。